重慶市法院系統通過實施精品戰略,打造兩江知識產權法庭,成為西南地區知產審判高地;狠抓執法辦案,打造了一支專業化、具備國際視野的知產審判隊伍;強化與行政部門、學術機構的聯系,對外展示司法保護知識產權的強力形象,為重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打造名片擦亮兩江知產審判窗口 2014年,重慶市第一個知識產權派駐法庭——兩江新區知識產權法庭掛牌成立,跨區域受理發生在渝北區、江北區、北碚區轄區內的部分知識產權案。這是重慶市法院系統在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方面的一次大膽探索和嘗試。 兩江知識產權法庭成立以來,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和重慶市委主要領導的親切關懷。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先后到該法庭視察,并作出重要批示。 2016年,重慶市法院知識產權審判條線共受理一、二審知識產權案件4666件,與2015年相比,上升57.85%。審結一、二審知識產權案件4236件,結案率90.78%。從案件類型看,專利權糾紛、商標權糾紛、著作權糾紛等案件均有增長。 在此基礎上,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于2016年9月出臺《關于為重慶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更加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見》,要求全面履行人民法院司法職責,堅持嚴格保護司法理念,發揮效果導向作用,為創新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對為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了明確要求。 夯實基礎發揮法官審判成果 重慶法院知識產權審判條線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全員調研,并積極培養調研骨干;及時總結審判經驗,固化裁判規則,注意發揮法官會議辦案咨詢作用。 “法官會議指導咨詢作用初步顯現。”重慶高院副院長陳彬表示。司法責任制改革實施以來,重慶法院知識產權審判條線積極探索“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審判權運行機制,對合議庭意見存在分歧的案件、對跨合議庭受理需要協調處理的案件、對類型化需要統一裁判尺度的案件、對中基層法院提出法律適用疑難問題或與外地法院判決認識有分歧的關聯案件,及時組織法官集中討論研究。 將調研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強調全員調研、人人參與,是重慶知產審判的一大特色。重慶高院民三庭承擔的全市法院重點課題《商標許可使用中形成的商標增值利益的歸屬與分配研究》順利結題并在評審驗收中被評為優秀。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民三庭配合完成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調研重大課題《關于互聯網領域商業競爭法律規制問題的調研》結題獲評良好。 由重慶一中院一審、重慶高院二審的“成都同德福合川桃片有限公司訴重慶市合川區同德福桃片有限公司、余曉華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第12批指導性案例。同時還有多起案例入選全國法院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和重慶高院第十批參考性案例。 凝聚共識發出司法保護知產強音 重慶法院知產審判條線注重與知識產權行政主管部門溝通交流,共同加強保護力度。 “我們充分發揮司法保護的主導作用,通過三審合一及協作機制,發揮司法保護在引領裁判規則方面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重慶高法院、重慶一中院、五中院通過與相關部門共同組織培訓、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加強業務交流;渝北區法院積極搭建訴調對接平臺,深化司法行政銜接機制,對涉眾型KTV著作權糾紛積極引導訴前調解。”重慶高院民三庭庭長喻志強介紹說。 重慶法院還深入開展院校合作,與西南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共同舉辦“中國知識產權法官講壇”,與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的院校合作,通過建立實踐導師制度、共建“雙師課堂”、共同承擔課題和成立研究生志愿者團隊等方式,加強理論與實務的融合。 重慶高院民三庭多年來,還以“4•26世界知識產權日”為契機,開展大量宣傳活動,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宣傳力度。喻志強表示:“近年來,重慶法院依托知識產權專業委員會平臺優勢,承辦了最高人民法院新商標法司法解釋座談會,辦好中國知識產權法官講壇,做好《中國知識產權審判理論研究》編輯出版工作,與市律師協會共同舉辦知識產權與涉外商事司法實務培訓班,并先后組織三級法院數十人次參加全國知識產權審判相關論壇,拓展審判人員視野,為知產審判儲備專業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